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行业资讯 >> 正文

让牛产业“牛”起来

时间:2017-04-26 来源: 广西扶贫信息网 作者:

    “三月三”放假期间,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斗牛比赛在忻城县城关镇六华村古香屯斗牛场举行。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牵着精心饲养的大水牛,汇聚在一起。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赶来观看,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忻城县自古就有“无牛无羊不成家”的传统观念。为了把这项“富民强县”的产业做大做强,该县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模式,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组织农民参与生产经营,合理分配收益,实现多方共赢,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来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城县委书记谢大研表示,打响育肥牛品牌,让牛产业“牛”起来,最终的目的就是引导农民找到一条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路子。2016年,该县共投入600万元实施“10万头育肥牛”工程。目前,全县肉肥牛存栏数已达5.6万头。


    政府引导 农户找到致富“新路”


    忻城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生态压力和脱贫压力成为摆在全县面前的“两座大山”。种草养牛,是该县做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


    县长李朝晖说,以前忻城很多农户都散养一两头牛,不成气候,又破坏生态,现在引导农户利用荒地、山脚、沟边种植草料养牛,既可增绿石山,又能助农增收。


    为此,县政府从2016年就提出“10万头育肥牛”5年规划,通过提供金融支持、能繁母牛、种养技术等,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牧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政府+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推动全县肥牛养殖。


    古蓬镇枝林村浪昌生态合作社负责人蓝陆强就是一个依靠种草养牛实现致富的典型。为了让更多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养牛,蓝陆强把自己配好种的38头母牛免费让贫困户领养,待母牛产崽养大后,再由合作社以市场价格购回牛崽,所得利润合作社与农户按4:6分配。如今,38头母牛成功产下35头牛崽,整个合作社已存栏肥牛400多头。这个“领养”做法及成效已被众多贫困户接纳。


    企业带动 农户有了致富“靠山”


    提起忻城县的养牛业,就不得不从忻城的“牛模式”说起。近年来,该县结合实际创新推广了“共养共赢”“借牛下崽”“入股分红”“寄养代养”等多种育肥牛扶贫模式,使得当地养牛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广西忻城长和农牧有限公司是该县一个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正在推广政府引导、银行支持、公司带动、农户养殖的“政府+银行+公司+农户”育肥牛养殖新模式:由政府引导贫困户加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贫困户用5万元扶贫贷款作为担保金,从公司领回5到10头等额价值架子牛回家饲养,技术、防疫、销售全由公司负责,出栏时按市场价格销售,除去本金,按农户65%、公司35%的比例分成。针对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也可以用5万元扶贫贷款作为入股资金,由公司自主经营,每年分给农户4000元作为红利,确保户户年年有收入。目前,全镇已有226个贫困户签订协议,发展肥牛500多头。


    思练镇新练村板么屯贫困户韦周伟是第一个与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养牛的。他说,去年他代养2头架子牛,育肥后已经卖给公司,除去草料等费用,2头架子牛能净赚1万元。


    农户参与 家家户户大发“牛财”


     “每出栏一头肉牛,就有不低于八九千元的纯收入。”在城关镇黄宜村新庄屯,这是每户养殖户都算过的一笔账。据该屯村民樊庆宁介绍,新庄屯是典型的“牛”屯,全屯55户90%以上都养牛,少则几头,多则几十头。


    80岁的养牛“元老”告诉笔者,改革开放之初他就开始养牛,最开始只有两三头,后来渐渐壮大,最多的时候达到30多头,肉牛养殖让他发家致富,早日实现了小康梦。


    去年,该县还引进河南邦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5合1”肉牛养殖模式,帮扶1万户贫困户按时实现脱贫。


     “一张蓝图绘到底。下一步,我们将集中力量引导扶持一批养牛大户、村集体合作社、大型养殖场,养殖生产安全、营养、无污染的优质肉牛,打造忻城‘特色品牌’和‘绿色品牌’。”谈起忻城的牛产业,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蓝乃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