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行业资讯 >> 正文

容县:科学育红菇 泗河村菇农脱贫不再返贫

时间:2018-07-10 来源: 玉林日报 作者:秦崇广

    野生红菇的价格,就连人参也难以望其项背!可是,守着这宝贝的容县泗河村,却是“十二五”期间的贫困村。原来,野生红菇价格虽高,产量却不高。自从泗河村来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症结。在他们的积极联系下,泗河村菇农得到了农技人员的帮助,最终找出了野生红菇低产的原因。从此,泗河村走上了脱贫快车道。

 

菇农清晨上山采红菇。


 

采回红菇进行等级分类后准备烘干。

 

    6月下旬以来,容县浪水镇泗河村迎来了野生红菇丰收季节,该村230户共800多名菇农每天分5时、9时、16时、23时四个时间段上山采摘红菇,采回家后及时用烘烤炉烤干,一天忙个不停。虽然辛苦,但野生红菇高昂的价格,让菇农乐在其中。


    “去年,我家20亩红椎林地收获野生红菇干品250公斤,收入30多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我户已经收获野生红菇两批,出售红菇干品180公斤。从现在的气候看,至少还有两批鲜菇收获,总产量将达到350公斤以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7月2日上午,在泗河村野生红菇生产示范基地,村委会主任林锋喜上眉梢。


    泗河村地处梧州和玉林两市交界处,是典型的山区。过去,该村虽有一些能繁殖野生红菇的红椎林地,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技术,野生红菇产量很低,红菇价格虽高,菇农的收入却不多,泗河村也成了“十二五”期间的贫困村。为了加快该村脱贫致富的步伐,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联系了县农林部门懂技术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到该村与村民一起研究红菇低产的原因,终于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的山地红椎树分布不均匀,红椎树多的地方长出的红菇就多,反之就少;有的山地杂树杂草多,制约着红菇的发展;有的山地光照不合理,有的过强,有的太弱;有的山头水利条件差,遇到气候干旱或气温过高时,红菇要么无法生长,要么长出来的菇体很小;有的遭受人畜践踏,踩断菌丝,等等。


    找出原因后,驻村工作队员邀请县农林部门的专家对全村230多户菇农进行了技术培训,指导他们对红椎林山地进行改造:一是移植红椎树,将过密的红椎树移到过疏处,对大面积的杂木山进行垦荒炼山后重新种上红椎树,一般维持在每亩山地种植红椎树100株左右。二是将红椎林的杂树杂草除掉,营造清纯的红菇生长环境。三是调整光照度,通过对红椎树的直升枝压弯,过密的枝条剪掉等办法,让红椎树根周边达到强弱适中的光照度。四是将红椎树叶均匀地撒在地面上,让地面覆盖一层红椎树叶,防止天气干旱或过热时晒死菇孢。五是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将电源线拉到红菇基地,买了备用的汽油发电机,砌起了多个贮水池,引来山泉水,安装水管,天气过于干旱和气温过高时对林地喷水以保持潮湿和降温,促进菌丝繁殖。六是将生长野生红菇的林地用木桩或水泥柱拉起遮阳网并圈起来,防止牲畜践踏;对采菇道或用火砖铺垫,或用竹木铺成栈道,方便采菇和避免行人踩断菌丝。


    就这样,该村生长红菇的林地一年比一年扩大。2015年,全村的红菇林地扩大到1000多亩,年产野生红菇干品3000多公斤,收入300多万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其中,13户有红椎林的贫困户通过育菇能手梁锋、卢丽贞、杨大振等的帮扶,收入大增,全部脱贫,到目前没有一户返贫。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经成为容县有名的富裕村。


    今年,泗河村红菇林地面积已经扩大至1100多亩。红菇增收,菇农的收入也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