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扶平村木耳种植基地。陈霆威/摄
近日,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扶平村扶夺屯的10亩冬闲田上,密密麻麻的木耳菌棒整齐排列,肥硕的木耳如黑色花朵般在菌棒上绽放,村民们正忙碌地穿梭其中,采摘着丰收的果实。
这一场景,标志着扶平村木耳产业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更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家门口就业机遇。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带动村民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斗江镇扶平村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借助后盾单位资金扶持,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木耳种植项目,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整理木耳菌棒。陈霆威摄
扶平村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是三江县脱贫村之一,受“九山半水半分田”地理条件制约,这里耕地资源有限,村民单纯依靠务农难以实现可观收入,大量青壮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
全村2500多人中,超千名青壮劳动力无奈选择外出务工,占比近半,留村务农者多为老弱妇孺。加之文化程度及技能水平有限,外出务工收入普遍不高,既难以实现经济增收,又无法兼顾家庭。
因此,如何推动村民就业,特别是在家门口就业,就成了扶平村乡村产业振兴的迫切需求。
群众在木耳种植基地采摘木耳。陈霆威/摄
转机随着脱贫帮扶后盾单位柳工集团的助力而来。柳工集团公司每年向扶平村提供社会公益资金支持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积极牵线搭桥,与扶平村两委多次深入研讨,并多次实地考察。他们发现扶平村水稻田每年秋收后,整个冬季都处于闲置状态。而政府对冬春种植黑木耳有政策资金扶持,二者条件完美契合。于是,由柳工集团出资,扶平村两委负责管理的5万棒黑木耳(云耳)种植项目在扶夺屯落地,10亩冬闲田就此成为产业发展的“试验田”。
2024年10月,木耳菌棒到货,项目正式启动。首次招募的20余名村民参与卸车、打孔、种植,短短一周,人均增收约500元。除了种植环节外,木耳的采摘、晾晒、分拣、包装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大量人工完成,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村民额外收入。
当下正值木耳丰收季,充沛的雨水和适宜的温度为木耳生长创造了绝佳条件,每周可采摘万余斤。参与采摘、晾晒的村民每日收入可达百余元,极大地弥补了冬季农活少、茶叶未上市时段村民收入的空缺,村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显著增强。
群众在木耳种植基地采摘木耳。陈霆威/摄
木耳产业不仅带来了当下的经济效益,更蕴含着长远的发展潜力。
曾经冬季杂草丛生的田野,如今成为村民增收的希望田野;
曾经因生计背井离乡的村民,未来有望因产业发展返乡就业。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采摘、晾晒、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扶平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